网站首页 大会机构 大会议程 文件公告 会议要闻 议案建议 代表风采 图片新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放团组会议聚焦
创建时间:2016-02-28 00:00 来源: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金平区:

  深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十二五”期间,金平区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53.81亿元增至2015年的381.28亿元,年均增长9.1%,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市各区县首位,为实现“十三五”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昨天上午的金平代表团媒体开放团组会议上,区委书记吴启煌表示,金平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推动粤东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吴启煌表示,金平区将继续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和金平现代产业集聚区两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引领金平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经济增长极。其中,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按照科学规划、从容建设的原则,依托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新优势,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一批通用航空、生命科学、水处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与世界融合的中国“南方硅谷”和中国创新中心,成为带动金平乃至汕头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区长林锡波介绍,金平区将按照“边申报、边规划、边征地、边配套、边招商、边建设”的思路,力争2至3年内合作区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该区正积极配合市做好国家高新区申报工作,把合作区纳入高新区同步推进。加快项目立项工作,积极推动合作区上升为省或国家战略平台,争取列入“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项目。制订合作区开发与金凤西路西延路桥、西区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以PPP模式建设运营方案,在今年内确定合作主体并启动建设。主动与以色列方对接,推动首期孵化园招投标,引进一批高端产业入驻,至年底形成实质性建设场面。分步开展合作区范围内征地工作,力争今年内完成1892亩、明年完成540亩土地征地工作。

  龙湖区:

  继续当好改革发展“排头兵”

  龙湖区是汕头特区发祥地。过去5年来,龙湖区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创业精神,在经济、社会、民生、政府建设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十三五”时期龙湖将如何继续发挥改革发展排头兵作用,再次“大展拳脚”一番?在龙湖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龙湖区委书记黄建固、区长王小辉一一回答了媒体记者所关切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龙湖发展大有可为,关键还是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黄建固说,新的一年,龙湖区将紧盯今年GDP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双九”目标不放松,突出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效,突出“三大抓手”,加快振兴发展步伐。在民生方面,龙湖将坚持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统筹安排资金7.04亿元(其中区财政资金3.72亿元),持之以恒办好城乡环境美化、道路畅通改造、幸福乡村建设等“十大民生实事”。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基本民生、实施精准扶贫、完善运行机制,重点补齐城乡建设、环境卫生、教育医疗、基层治理、民生事业“五块短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普惠型民生保障体系。另外,为提振信心,统一思想,龙湖区还将深入开展“机关干部新春走基层”活动,以新行动新作风新形象增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

  “我们将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服务大局,切实服务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市‘四个中心’的建设;二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王小辉说,华侨试验区的核心区在龙湖,龙湖要服务好试验区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新溪污水处理厂建设;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太安堂、国瑞会展酒店等企业总部大楼等建设;推动产业发展,配合推进大型会展中心、华侨高新产业园等建设,加快推动龙湖东部产业园建设。同时,要全力配合全市推进交通航运、科技创新、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四个中心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化,打造粤东核心城区。

  澄海区:

  对接两大平台加快发展
  2月25日下午,汕头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澄海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市人大代表、澄海区委书记陈向光表示,澄海区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对接和依托华侨试验区和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两大战略平台,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努力推动澄海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陈向光介绍,过去一年,澄海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扭住“三大抓手”,牢牢守住“两条底线”,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结构有效优化,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项事业扎实推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2亿元,比增8.5%。全年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面实现小康。”陈向光表示,澄海区委提出到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当前,加快发展是主题,城乡统筹是抓手。

  市人大代表、澄海区区长柯茂表示,未来五年澄海区要谋划好七项工作,一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二是坚持以创新促发展;三是坚持以投资促发展;四是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五是坚持以管理促发展;六是坚持以生态促发展;七是坚持以共享促发展。

  濠江区:

  依托优势推进振兴发展

  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濠江区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区长秦波就媒体记者关注的问题接受提问。

  秦波表示,近年来,濠江区坚持“九个字”工作理念——“走正道、打基础、办实事”,紧抓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牢牢抓住“三大抓手”,全面拉开濠江振兴发展的序幕。2015年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喜人,可以说,濠江的发展进入了跨越发展的重要节点,将进入振兴发展的新阶段。

  秦波说,濠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政策优势,港口“头号工程”和保税区都在濠江,交通瓶颈正在打破,自然风光优越。濠江将紧紧依托既有优势,牢牢把握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政策契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一个试点、四项创新、三大抓手、十个民生实事”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针对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濠江将重点画好濠江新型城镇化的整体发展规划图和“一江两岸”规划图这“两张图”,同时全力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土地综合利用机制创新、审批服务创新以及招商引资创新;“三大抓手”方面,将全面启动第三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全力发展第四代产业园区;在全力配合港口“头号工程”建设、启动旅游节庆活动的同时,濠江将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围绕环境整治、教育、医疗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环境“五整治”专项行动、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千户特困家庭帮扶活动等十项民生实事。

  潮阳区:

  以创新发展引领新常态

  25日下午,在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潮阳区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市人大代表、潮阳区区长林定亮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陈新造表示,5年来,潮阳以创新发展引领新常态,动员乡贤回乡投资兴业,走出了“用潮阳人经济打造潮阳经济”的发展新路子。据统计,2010年与2015年相比,潮阳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77亿元发展到317亿元,增加了140亿元,年均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58.72亿元发展到300.82亿元,增加了242.1亿元,年均增长49.2%。以协调发展谋划新格局,牢牢扭住“三大抓手”,大力推动城市、道路和园区的建设和完善,强化经济发展支撑,缩小区域、城镇发展差距,实现整体均衡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构建新家园,全面完成贵屿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任务,扎实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同时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开放发展拓展新空间,引进潮阳白求恩医院、中国节能环保、国美物流园等一批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引领力强的优势产业项目。

  对于潮阳区的交通建设,林定亮表示,潮阳坚持把加快交通建设摆在全区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掀起潮阳有史以来交通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建设热潮。先后完成相关征迁工作,确保潮惠高速公路今年底通车、揭惠高速公路在明年底通车。同时引进深圳潮商集团推动总投资约19.4亿元的厦深铁路潮阳站配套设施建设,国道324线、省道234线潮阳段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投入资金约9亿元改造了城区新华东路、东山大道等总长约35公里的23条市政道路。

  潮阳区今年还将多方筹资,加快国道324线、省道234线潮阳段改造工程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同时盘活资源,加快海门中心渔港的建设进展。继续推进环市东路北段、西环城路、新华西路、城北五路、工业横路等新一批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尽快启动潮惠高速谷饶连接线、揭惠高速公路铜盂、贵屿互通立交连接线项目建设。

  潮南区:

  “五大理念”引领振兴发展

  25日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潮南区代表团媒体开放团组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潮南区委书记陈武南,市人大代表、潮南区区长刘永铭就谋划“十三五”发展、练江整治工作、绿色环保理念和交通基础设施工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陈武南表示,潮南区委、区政府将抓好市委全会及市“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继续凝心聚力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加快建设汕头西翼副中心城区,推动潮南加快振兴发展。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9.5%左右,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确保如期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前两年“两个翻一番”的要求。紧紧扭住“三大抓手”不放松,构建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重点加快国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一批乡村道路及桥梁的改造和新建工程,配合推进揭惠、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加快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建设,发展壮大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旅游健康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有序推进沿国道324线、峡山大溪两侧环境提升,加快中心城区“三旧”改造步伐,打造都市核心区。

  以“五大理念”引领发展,“创新发展”方面,加快推进潮南纺织创新基地建设,全力创建“全国服装(内衣家居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发挥峡山、两英、陈店、司马浦等专业镇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协调发展”方面,有序推进沿国道324线改造升级,启动陈沙公路沿线经济带建设,加强沿海和山区老区的保护开发,推动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方面,继续实施“绿满家园”“千村整治”“河涌整治”等行动,全力推进练江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开放发展”方面,依托海外、国内、本地三个潮南,积极对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尽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共享发展”方面,大力实施社会矛盾化解和基层组织建设“两个提升年”,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

  南澳县:

  大力发展蓝色海洋经济

  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南澳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南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表示,新的一年南澳将进一步突出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完善旅游规划蓝图,升级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综合管理,推动多种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把南澳打造成一个饱含潮汕韵味、生态环境良好、海岛特色鲜明、产业高度融合的滨海旅游产业园。

  市人大代表、南澳县委书记杜怀丹表示,海洋经济和旅游产业是南澳两大产业,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发展蓝色海洋经济,是南澳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他认为,首先是加强规划,要先有规划,才能指导接下来的具体工作,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其次是加强管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保护一坚持”和市委市政府“以高端规划指导基础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的指示精神,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美丽海岛。切实保护好青山绿水,加强海洋生态、沙滩岸线、水源水库等重要领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还要加快发展环保经济,探索发展海上风电、太阳能、海洋等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建成新型环保科技的研发、生产、示范基地。

  市人大代表、南澳县长周崇凝表示,过去一年,南澳各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进岛游客首次突破400万人次,以南澳大桥为首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青澳湾国家海洋公园、南澳岛东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大型旅游项目启动建设。南澳入选“广东十大美丽海岛”、“广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市”,海岛面貌焕然一新,名气大幅提升。今年南澳将再投入11.21亿元,加快推进环岛公路大修、供水工程、新农村示范片、云澳示范渔港、后江现代渔港等一批民心项目。(汕头日报讯)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