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大会机构 大会议程 文件公告 会议要闻 议案建议 代表风采 图片新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建言献策】市人大代表有话说
创建时间:2016-02-29 00:00 来源: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市人大代表欧先涛提出:打造法制化营商环境
  “很多人常说,潮汕人最不缺的是智慧和资本,其实,我们的资本合作、眼界胸怀等都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市人大代表欧先涛认为,潮汕人的资本能否回流本土,市场资本能否参与汕头建设,是值得思考的课题。他建议汕头成立产业基金、创新研发基金,通过政府和民间资本的结合,出台扶持政策,激活资源,培植、孵化增量,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欧先涛还十分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打造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内容。“报告在2016年工作安排中提到要‘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实施阳光政务,全面深化政务公开’,这非常好。”他认为,要释放一个地区的活力,必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一定要简政放权,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监管清单和负面清单,最重要的是制定利益清单。营商环境好了,有潜力的企业自然会来,人才也自然会集聚,一个地区也自然会发展。
 
市人大代表原玲呼吁:给残疾人更多平等机会
  “其实,残疾人就是有某方面的局限,而每个人都是有局限性的,我希望这个社会能更加包容,给残疾人更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市人大代表、汕头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原玲表示,像特殊教育学校这样的机构毕竟只能容纳少数学生,更多的残障孩子需要就近入读普通学校,而如何让他们得到平等的对待,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努力。
  作为全市20多万残疾人的代表,原玲在此次人大会议上就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提出建议。原玲说,近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已经完成了新校区第一期建设,还新招了30多名教师,但相对全市残疾人的需求来说依然是远远不够的,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区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这很好,但是更重要的是普通学校对于残疾人的接纳程度应该提高。“我认为应该设一个支援中心,如果某个学校来了个残疾孩子,就由支援中心派出专业人士对学校与这个孩子有相关接触的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知道哪些方面需要照顾、如何与孩子相处等,只有老师认识、理解了这些特殊孩子,才能引导其它学生友好地对待他们,才能避免歧视、嘲笑、挖苦成为残疾孩子融入普通学校的‘拦路虎’。”原玲表示,“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对残疾人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能否接受教育将影响残疾人的一生,希望通过呼吁,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

市人大代表蔡伊婷建议:吸引“侨三代”回家乡投资
  当前,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汕头市主动与之对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筹建世界华裔青年联合会,在华侨试验区设立永久性会址,令人振奋。”来自澄海区的市人大代表蔡伊婷建议,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依托华侨试验区,多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侨亲互访活动,增进海内外青年的感情友谊,增加“侨三代”回家乡投资的热情。
  “青年是世界的未来,汕头要吸引侨资,除了政策、投资环境等因素外,让青年一代了解汕头,到家乡寻根,让他们真正对家乡产生感情也是非常必要。”蔡伊婷认为,当前,我市各级相关部门也举办了各种活动,邀请华侨青年回乡寻根。但是,我市组织汕头青年走出去的活动不多。
  “汕头青年就要多了解华侨青年,要交心、做朋友,这样才能让华侨青年真正感受到家乡的亲情,增加来汕投资的动力与想法。”蔡伊婷建议,我市应加强“潮三、四代”“侨三、四代”等青少年之间的联谊,既要邀请各地的“潮青”、“侨青”看看家乡的变化,品尝家乡的美食文化,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又要组织本地的青少年“走出去”,到潮人侨胞干事创业的地方感受“红头船”精神,增进对潮人侨胞后裔的了解和沟通,和他们做朋友,互爱互信,共同成长成才。(汕头日报讯)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54号